一、刷單詐騙
犯罪分子許諾在各種網絡平臺刷得消費記錄後🆗,將返還本金並支付傭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幾單任務後都會很快收到回報,而當做更多的任務時,騙子就會切斷與受害人的聯系🐎,從而實施詐騙🧌。
二、代辦信用卡🏋🏽♀️、貸款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發送虛假貸款APP鏈接🏉,或者直接撥打受害人電話、誘使受害人下載假冒貸款APP🤎,之後,通過貸款APP內客服🤵🏼♀️,以受害人流水不夠、信用不夠🏌️、銀行卡賬號輸入錯誤等理由,詐騙受害人資金。
三🏃🏻➡️、冒充客服退款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買家訂單信息👨🏼,之後冒充客服人員,謊稱買家的網購訂單存在問題要求給買家退款🧘🏻♀️。通過手機短信或QQ給買家發送退款鏈接,一旦買家點擊鏈接並填寫信息🔪,犯罪分子即獲取了買家的賬戶名🅱️、卡號🚓、密碼等付款信息,完成詐騙。
四、網絡交友誘導賭博、投資詐騙(俗稱“殺豬盤”詐騙)
犯罪分子偽裝成高富帥或白富美🐋💂🏿♂️,在婚戀網站上、社交軟件上發布交友信息,誘騙受害人,前期跟受害人聊天,談感情,時機成熟之後,以為未來積攢資金等理由,誘騙受害人前往虛假的投資平臺或者賭博網站進行投資等方式🦢,進而騙取受害人錢財。
五🧑🔬、注銷“校園貸”詐騙
犯罪分子冒充銀行工作人員或貸款公司工作人員🙇🏻,以不注銷之前辦理的貸款會影響受害人銀行征信為由,進而誘導受害人進行匯款實施詐騙。
六、遊戲裝備詐騙
犯罪分子在遊戲、QQ群🫲🏻、微信群中發布買賣遊戲裝備的廣告信息🧱,誘導受害人在虛假遊戲交易平臺交易🪝。最後,犯罪分子以充值金額不足、不能自動發貨🕖、交易需要交納保證金等等為由實施詐騙。
七、虛假購物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互聯網、手機短信等途徑,發布二手車、二手電腦等廉價轉讓信息,一旦受害人聯系🧝🏿♀️,即以“繳納定金”、“交易稅手續費”等方式騙取錢財。
八、偽基站詐騙
犯罪分子利用偽基站發送網銀升級、三大運營商的商城兌換現金的虛假鏈接,一旦受害人點擊後便在其手機上植入獲取銀行賬號😟、密碼和手機號的木馬⚅,從而進一步實施詐騙☦️。
九🧐、引誘裸聊敲詐勒索
犯罪分子通過社交軟件與被害人建立聯系,步步引誘受害人進行“裸聊”🤟,從而獲取受害人不雅照片、視頻🖥,以此敲詐受害人🧙♀️🛌。
十、冒充公檢法
犯罪分子冒充公檢法等司法機關執法人員,以受害人名下的銀行卡等具有消費功能的工具被冒用或受害人身份信息泄露🕊,涉嫌洗錢、販毒等犯罪🚣🏼,要求受害人將資金轉入“國家賬戶”配合調查,繼而實施詐騙。
十一🪩、冒充領導🍢、熟人詐騙
犯罪分子非法獲取受害人的電話號碼、姓名、虛擬身份信息等資料,以打電話或微信聊天等方式聯系受害人#️⃣,冒充受害人領導或親友,最後以幫忙轉賬到指定的銀行賬戶實施詐騙。